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前不久,孩子興趣班的小劉老師辭職了。
得知這個消息,班里的孩子和家長都有些失落。小劉老師教畫畫,帶這個班已經半年多了。
小劉老師是科班出身,性格溫和,對孩子們很有耐心,每次課后都會認真地向家長點評孩子的課堂表現和作品。
跟小劉老師聊起,才知道她辭職的原因竟然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好。
原來,小劉老師是從早教機構跳槽到現在這個學校的。在這里,她之前的工作方法和經驗統統失效了。她沒有辦法讓一群四五歲的孩子安靜下來,跟著她的上課節奏認真聽講。
小劉老師覺得自己沒辦法管好課堂紀律,孩子們肯定也聽不進去,而她既不想讓家長交的學費打水漂,也不想浪費孩子們的時間,只能選擇辭職。
其實,從我這個家長的角度來看,小劉老師有些“多慮”了。她之前在早教機構工作,面對的“顧客群體”是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年齡小不說,而且大多是由家長陪同,課堂上自然會“和諧”一些。
而她目前帶的班,以四五歲的孩子為主,這個年齡正是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又喜歡提問題的階段,課堂上很難做到井然有序。更何況,小劉老師只帶了他們半年,師生之間都還在磨合,未來也不一定沒有好轉。
作為一名給孩子報過很多班的家長,對這樣的課堂秩序已經見怪不怪。可小劉老師卻一廂情愿地認為是自己能力不夠,才控不了場,并因此壓力越來越大。
作為一名興趣班的老師,小劉老師有著很大的優勢:科班出身、專業過硬、性格溫和、認真負責。如果她能看到自己的過人之處,而不是緊緊盯著“課堂秩序”不放,相信她的自我評價也會因此“扭轉”。
俗話說得好: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優點和缺點并存。很多時候,一個人行或者不行,往往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當你覺得自己行時,往往就會所向披靡。當你覺得自己不行時,常常就會不戰而敗。
我也曾在“我不行”的漩渦里掙扎過很長一段時間。
那時候,我剛到新單位,從事的是從未接觸過的投訴處理工作。第一天上班,就被罵哭了兩次。
當我向投訴人核實情況時,對方把一肚子火都撒在了我身上,我聽著他的指責,既不知道怎么安撫他,又不知道怎么解釋,只是莫名委屈,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
好歹硬著頭皮“處理”完這個投訴,整理成文字報給領導,領導又毫不客氣地指出了很多問題,因為玻璃心作祟,我沒忍住,又哭了。
我知道,像我這種常年從事文字工作的人,根本不具備和人打交道的能力。
為了做好工作,我不但自學各種政策法規、主動找經驗豐富的同事請教,還看了不少心理類和溝通技巧類的書籍,希望能和投訴人的交流更順暢。
可即便如此,我依然認定自己不能勝任這份工作。
我對工作的恐懼遠遠大于熱情。處理投訴明明是本職工作,卻成了我最頭疼的事情。我每一天都過得小心翼翼,生怕出錯,壓力大的時候,我也一度萌生了辭職的念頭。
那時,我正在讀《動機心理學》,好巧不巧,我的困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原來,并不是我的能力出了問題,而是我的自我評價出了問題。
換句話說,不是我不行,是我覺得我不行。
于是,我靜下心來,開始了新一輪的自我評價。相比起當初處理投訴時的手足無措,如今的我已經可以獨立解決各種問題,和投訴人的交流沒有什么障礙。
我發現,我并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差,相反,我有學習力、親和力、執行力,這都是比別人強的地方。
看到了自己的與眾不同,我的心態也發生了悄然變化。以前總是一遍遍提醒自己“我根本干不了”,現在總會一個勁地鼓勵自己“我一定有辦法”,之前的恐懼沒有了,取而代之的迎難而上的自信。
只盯著自己的缺點,自我評價就會越來越低。一旦遇到問題,就容易把困難放大。很多時候,讓我們繳械投降的并不是困難本身,而是我們從未停止的精神內耗。
心理學家認為,人一旦形成了自我評價,緊接著就會不斷地“自我驗證”。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開始覺得“我不行”時,會不自覺地從過往的經歷中搜集證據,證明“我真的不行”。相反,當一個人覺得“我很行”時,也會主動搜集各種“證據”來予以證明。
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時常發生。
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時,就會想法設法自我驗證。老師的每一次批評、領導的每一個不滿意、家庭的每一次不愉快,都成了驗證“我不行”的素材。
相反,一個善于自我肯定的人,都有一雙發現自己優勢的眼睛,他們能從自己的每一次的進步、同事每一個羨慕的眼神、家人的每一次肯定中,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很多時候,能夠充分地肯定自我,就已經事半功倍。
這世上沒有誰是一無是處。更可況,你所認為的缺點,未必就是真的短板。
也許你不善言談,但你善于傾聽;或許你性格內向,但你思考深入;或許你不夠多才多藝,但你專業過人……
每個人都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風景,你也不例外。看到自己的好,你才會越來越好。
下次遇到困難的時候,記得拍拍胸脯告訴自己:
“我能行。”
“沒問題。”
“多大點事兒。”
昂首向前,就沒有翻不過去的山。
作者簡介:
桃小妖。文章首發微信公眾號:貓姐能量圈(tqq1214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