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是可逆的,可以通過藥物和生活方式改變來恢復。內皮功能的改善可減少心血管事件并改善長期預后。
PAT技術是2003年首次報道的一種無創性內皮功能檢測新技術,低RH-PAT值與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內皮功能障礙相關!在Framingham第三代后代研究中,Hamburg等發現,低RH-PAT與糖尿病、高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高脂血癥、吸煙及衰老相關,隨后的大型研究均證明RH-PAT技術在評估內皮功能中的實用性。
通過雙側手指探頭的容量感受器測量指尖血流張力,記錄一側阻斷肱動脈血流前后指尖張力的改變從而反應微血管反應性充血的程度,將加壓側和對照側手指的數據進行計算得出外周動脈張力測定反應性充血值(reactive hyperemia peripheral arterial tonometry index, RH-PAT index)用以評價外周血管內皮功能,整個檢查過程用時約15分鐘。
EARTH研究納入了50例穩定性心絞痛合并血脂異常患者,未采用他汀治療或采用其他他汀治療后,LDL-C水平仍然≥ 100 mg/dL。采用瑞舒伐他汀2.5mg起量,最大調整至劑量20mg, 將LDL-C降至80 mg/dL以下。24周治療后,RH-PAT明顯改善,提示瑞舒伐他汀改善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內皮功能。
文獻來源:Heart and Vessels https://doi.org/10.1007/s00380-017-1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