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日常生活中關于各種「發物」的禁忌實在太多:生病的時候,大家都說不能吃;身上起疹子,親友讓你忌吃“發物”;術后康復階段,有的醫生可能告誡你別吃“發物”;就算沒病,一個人體質不好,也有各種推送和帖子對你說,少吃“發物”……那么問題來了,“發物”到底是什么?亂吃“發物”真的會有嚴重后果嗎?
發物到底是什么?
“發物”是中醫特有的一個概念。所謂“發”可以理解為“誘發、引發、助發”,容易誘發某些舊病或加重現有疾病的食物統稱為“發物”。
《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瘧疾后,食之必發熱致危?!?/span>
“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鮒,腥臊陳臭諸物;凡服藥,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諸果、諸滑滯之物?!?/span>
原本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在還沒有完全好的情況下,體內存有“伏邪”,如果吃了“發物”,就可能誘發原有的慢性病,導致疾病反復發作。
而如果體內沒有“伏邪”,身體健康,根據自己的體質適量吃些“發物”則是無害的。
「發物」和「忌口」,有什么區別?
古代醫家把疾病應忌口的飲食分為六類,即生冷、黏滑、油膩、腥膻、辛辣、發物。所以“發物”也是忌口的重要一點。傳統上“發物”是指能“助邪發病”的食物,具有加重疾病變化的特點,特別是指能誘發舊病宿疾的食物。
而“發物”在患病期間并非絕對忌口,因為它們雖能誘發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一方面又能借助其“升發”的特性來治療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子透發不暢,食用蘑菇、竹筍等,可起到助其透發、縮短病程的作用。但生病期間,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還是要多聽聽醫生的專業指導。
發物到底有哪些?
一種“發物”不可能導致所有人都產生過敏等不良反應。所以,“發物”的確定也是有條件的,其根本在于個人的體質和所患疾病的性質。
因人而異
對健康人來說,所有的食物都不是發物;有病之后,那些會引起疾病復發或加重的食物才是發物。
另外,也根據體質的不同而異,如梨能滋陰降燥,但對于體質虛寒的人而言,其性味偏涼,是一種冷積發物。
1、發熱之物
代表食物:生姜、花椒、胡椒、韭菜、羊肉、狗肉、咖喱、辣椒。
忌食人群:經常上火的人要少吃,特別是急慢性咽炎、肺結核、肺熱咳嗽、便秘等等患者不宜食用。
宜吃人群:寒性體質的人,吃這些食物可以溫暖身體,助陽驅寒。
2、發風之物
代表食物:雞蛋、牛奶、香菜、香椿芽、魚、蝦、海鮮等。
忌食人群:這些食物多是腥膻的食物,容易引發人體的各種過敏反應,加重皮膚濕疹、瘙癢、蕁麻疹等等,所以過敏性體質的人以及有過敏性疾病的人不適合吃。
宜吃人群:除了對以上各種食物有過敏癥狀的,其他人都可以吃,因為這些食物都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3、動氣血之物
代表食物:桂圓、辣椒、羊肉、狗肉、白酒等。
忌食人群:這類食物熱性高,有活血動血的功效,有出血癥狀的人如月經過多、流鼻血、過敏性紫癜、尿血、便血的人,動了手術的人不適合吃。
宜吃人群:動血的發物對于體質虛寒的人具有一定的溫補作用,可以緩解虛寒引起的胃痛、手腳冰涼、肩周炎、頭痛、腹痛等癥狀。
因病而異
>>>腹瀉、便秘、胃腸功能不好的患者,蔥、姜、蒜等辛辣和糯米、油炸食品、燒烤等等食物就是“發物”;
>>>過敏的患者(如蕁麻疹、濕疹),海鮮、魚、蝦、蟹、雞蛋等食物就有可能是“發物”;
>>>痛風的患者,更要減少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比如海鮮、豆類、紫菜、香菇等;
>>>糖尿病患者,控制淀粉、米飯、甜品食物的攝入量;
>>>皮膚瘙癢、眼疾、中風等患者不能食用熱性食物,如狗肉、酒、胡椒、大蒜、黃鱔、泥鰍、草魚、胖頭魚、白鱗魚等。
肉蛋奶中含有動物激素、糖皮質類固醇等,不當食用會促使人體內的電解質、糖和脂肪的代謝紊亂。而糖皮質類固醇超過生理劑量時可以誘發感染擴散、潰瘍出血、癲癇發作等,引起舊病復發;
……
因治法而異
?術后患者氣血虧虛,不適合食用煙酒、腥燥、生冷之物;
?服中藥的人要注意藥食禁忌,如人參忌服蘿卜、半夏忌服羊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