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表現,大多在出生后2~3d出現,4~6d為高峰期,大部分為生理性過程,少數可發展為高膽紅素血癥,嚴重者可導致急性膽紅素腦病及核黃疸,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害或終身殘疾,甚至危及患兒生命。適時、有效的評估及處理對于預防膽紅素腦病的發生、降低其致殘率和致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生兒黃疸規范化用藥指導專家建議》(以下簡稱《專家建議》)主要由國內新生兒科西醫專家組織編寫。分為三部分介紹:治療原則、藥物應用以及特殊治療。
1.治療原則
目前新生兒黃疸有很多有效的治療手段,如光療、換血和藥物等。由于新生兒出生后的膽紅素水平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因此美國兒科學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分別頒布并依據循證醫學證據多次修改《新生兒黃疸臨床防治指南》,根據小時膽紅素曲線對新生兒按照不同危險程度及不同時間段進行相應的干預建議:
◆當膽紅素水平超過95百分位時定義為高膽紅素血癥,應予以干預。 ◆未達到光療標準時,可以開始給予藥物干預及密切觀察,必要時開始光療。 ◆在光療時也可同時服用藥物以促進膽紅素的排泄。 ◆但對膽紅素水平已達換血標準,或已出現膽紅素腦病需馬上住院換血治療。
2.藥物應用
本《專家建議》最大的特色在于西醫專家也都認可了中醫藥在新生兒黃疸治療方面的積極作用,第一部分即給出了常用中成藥的應用介紹,并針對具體用法用量給了明確的推薦。
2.1 中藥制劑
中醫稱新生兒黃疸為“胎黃”,臨床上表現為皮膚明黃、舌質紅、苔黃,屬高間接膽紅素血癥,中藥主要有茵梔黃和清肝利膽口服液。
茵梔黃制劑,與退黃有關的成分主要是茵陳,主要適用于大便較秘結、肝膽濕熱且熱更重的新生兒黃疸。茵梔黃顆粒(一般推薦)口服,1包/d(3g/包),分 2~3次服用,療程5~7d。
針對大家擔心的比較多的不良反應腹瀉的問題,《專家建議》提示:建議服藥期間觀察患兒的大便次數及性狀,大便次數增加>5次/d,減量或停藥;若出現水樣便或血便,立即停藥,到醫療機構進一步診療。
2.2 西藥制劑
既往指南中對西藥多推薦較為明確,這里主要介紹了白蛋白、苯巴比妥、微生態制劑、丙種球蛋白等應用,詳細內容不再贅述。
結合臨床應用經驗及文獻報道,茵梔黃顆粒與微生態制劑可以聯合使用,一方面有助于黃疸的消退,另外可以明顯減少腹瀉的不良反應。
3.特殊治療
主要介紹了黃疸合并感染、G-6-PD 缺乏癥、膽汁淤積綜合征(高結合膽紅素血癥)以及母乳性黃疸的處理。
茵梔黃顆粒來源于醫圣張仲景《茵陳蒿湯》,其療效歷經數千年臨床驗證,作為中成藥“簡、便、驗、廉”是其最大的特點。該品種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也是國家醫保目錄甲類報銷品種,連續多年入選病毒性肝病類中藥大品種科技競爭力排行榜,曾被《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胎黃》推薦用于新生兒黃疸的治療及預防。此次被《專家建議》推薦,更進一步證實了其臨床在新生兒黃疸疾病中的基石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