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張貴民榮獲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改革開放40年,政策春風不斷為醫藥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如今,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從一家初始資金只有2萬元的校辦小廠,發展到現在擁有7家子公司、職工1.5萬人、年產值突破100億元,由本土走向國際化發展的集團企業,并向著"千億集團"目標邁進。
丨借勢改革春風 藥廠起死回生
1968年,位于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的郯南勞動大學獲地區投資2萬元,建立了一家校辦工廠--郯南勞動大學制藥廠。1972年,更名為郯南制藥廠。
1986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若干規定》。這意味著全民所有制小型企業可試行租賃、承包經營。同時,政府打破了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經營模式,允許各醫藥二級批發企業按照市場機制跨區擇優采購。這使當時設備簡陋、廠房破舊、產品單一、缺乏市場競爭力的郯南制藥廠,不得不面對從以往不愁銷路到需要自謀生路的轉變。
1987年,藥廠賬面凈資產只有19萬元,缺乏流動資金,生產原料只夠維持3天,已經瀕臨破產。迫不得已,企業實行公開招標,進行承包經營。
在競標廠長的4人中,當時30歲的藥廠職工趙志全將提出的發展目標定得最高。別人的目標都是扭虧,唯有他提出"當年扭虧為盈、實現利潤20萬元",并立下"到1991年實現產值1000萬元、利潤120萬元"的軍令狀。
直到簽訂承包合同時,還有領導提醒趙志全:"定得太高了,可以減一減。"周圍人也對他抱著懷疑的態度。
藥廠流動資金消耗殆盡,為重啟生產,趙志全一家家地找銀行貸款。但一聽說是郯南制藥廠,對方紛紛回絕。直到一位行長被趙志全說服,答應貸款2萬元,但期限只有一個月。拿到銀行貸款后,趙志全又發動職工集資1.8萬元。憑著這3.8萬元的啟動資金,藥廠重新投入生產。
很快,郯南制藥廠研制出了新品銀黃口服液,并在市場上迅速打響。這款被稱為"中藥抗生素"的產品,不到3年時間就為藥廠帶來100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當年貨車司機到藥廠拉貨,有時要排好幾天的隊。"一位老員工回憶說。
1990年,趙志全帶領兩名業務員在南京召開銀黃口服液推廣會。這一年,藥廠實現產值1700萬元、利潤160萬元,并正式更名為魯南制藥廠。
1994年,藥廠產值持續增長,開始投建新廠。然而,此時一場狂風暴雨般的危機驟然降臨。
國家宣布實施宏觀經濟調控,銀行緊縮銀根。這不僅切斷了魯南制藥廠的貸款路,連原來的貸款都要收回。1995年年底,魯南制藥廠一度進入破產程序。
危急關頭,魯南制藥廠提出了"96決戰"口號,將幾乎所有資源投入開拓一線市場。1996年春節剛過,趙志全就率領"業務將士"奔向全國市場。每到一處,趙志全就忙著和專家、醫生交流,了解分析市場。
魯南制藥老職工在回憶趙志全的事跡時講述:"趙志全9天跑遍了東北18個城市。他冒雨趕往合肥,極度疲勞,在賓館下樓時摔倒在樓梯上,造成腿部嚴重骨折,即便如此,仍然打上石膏,繼續奔波。"
在趙志全和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下,1996年,魯南制藥廠不但沒有破產,還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
艱難歲月給予魯南制藥人深刻的感悟和思考。1998年,趙志全提出"不怕困難,挑戰困難,戰勝困難"的魯南精神。憑著這種精神,魯南制藥一步步發展壯大,邁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趙志全本人就是魯南精神的踐行者。2002年,他被確診為胸腺癌晚期。"不能說,不管對誰都不能說。"趙志全嚴囑家人,他每次治療結束就馬上重返崗位。"如果沒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父親不會苦苦支撐這么久。"趙志全女兒趙龍曾說。
丨發揚工匠精神 提升藥品質量
2014年,趙志全溘然離世,集團上下沉浸在悲痛中。此時,與趙志全非親非故、時年45歲分管科研的副總經理張貴民突然被告知,趙志全留下人事任命書,指定他為集團接班人。
"讓魯南發展得更好就是我的責任。"如今已是魯南制藥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的張貴民說。
為了"發展得更好",魯南制藥更加注重藥品質量和品牌塑造。
產品質量是品牌的基礎,而產品質量需要科技創新來保證。"一致性評價只是及格線,中國醫藥創新的出路沒有捷徑,就是老老實實地在單個產品上尋求突破。"張貴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17年,瑞旨(瑞舒伐他汀鈣)以5毫克更適合國人用藥的獨家劑型,在原研藥平均中標價下降10%、內資藥企中標價格普遍縮水30%的嚴峻形勢下,一枝獨秀,降幅緊逼原研藥,僅為12%。
在魯南制藥,科研經費不設上限,各個研發團隊專注于做一個產品,即使產品上市,也會不斷跟進研發工作,以保持競爭力。"寧愿一輩子只做一種藥",張貴民堅信"藥品即人品",做藥不能求快,要舍得在單點創新突破上下大力氣,充分發揚工匠精神,追求細節打磨。"要像打磨玉石一樣,把每個細節打磨精致,藥品質量才能更好。"張貴民說。
藥品研發周期長,非常考驗企業和研發人員的耐心與毅力。曾經,魯南制藥為研制欣康持續投入人力和物力,花了18年時間終于達到相對理想的品質。
魯南制藥智能化生產線一角。
丨加強新藥研發 拓展全球市場
張貴民坦言,魯南制藥生產的相當一部分藥品是仿制藥,利潤薄,屬于低端產品,今后要實現"創新引領,服務推動",加大對創新藥的研發。
創新藥和仿制藥帶來的效益差別有多大,張貴民形象地打了一個比方,"好比蘋果手機和普通手機的區別"。然而,創新藥研發絕非一蹴而就,僅科研資金就讓很多國內藥企難以承受。行業平均科研投入水平是產值的5%,而魯南制藥研發投入要高于這一平均水平。張貴民預計,2018年魯南制藥研發投入將達到產值的10%。
近年來,國家重視新藥研發,出臺了很多利好政策。2012年,國務院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
政策的陸續出臺,推動我國新藥研發數量和水平快速提升。魯南制藥加大生物制藥投入,提出"保持化學制藥優勢,大力發展中藥,做強生物制藥"的發展目標,建立了一流的科研設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同時,與國內外100多家科研院所及高校開展技術合作,組建了"魯華生物技術研究所""超臨界流體技術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對科研的重視,讓魯南制藥研究碩果累累,所完成的200多項研究課題中,有78項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欣康等7個產品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瑞舒和舒爾佳分別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專利金獎。
魯南制藥研發上市的藥品,不僅全部符合國家檢驗檢測標準,而且企業內部還建立了一套更為嚴格的質量檢驗標準。
在張貴民看來,藥品上市僅僅是開始,是研發的一個新起點。魯南制藥會根據患者反饋與市場調研,對藥品持續進行研發與改進,力圖將藥品質量療效做到極致。為此,魯南制藥配備了50名負責收集、分析、評價和上報等工作的專職人員。
隨著魯南制藥科研實力的增強,張貴民的戰略眼光更多地投向了海外市場。
早在2000年,魯南制藥就成立了國際業務部,負責拓展海外市場。時至今日,魯南制藥的產品已經出口到68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其中以原料藥為主。
"為什么現在中國藥企出口最多的是原料藥,因為原料藥確實做得好;為什么制劑出口情況不太理想,因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確實存在一定差距。"張貴民坦言,要認同差距,迎頭追趕。他提出,魯南制藥要用10年時間積累技術和產品。"再過10年,我們一定會在國際化上取得更大突破。"在張貴民的暢想中,魯南制藥未來大部分營收將來自海外,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藥企。
2018年10月,魯南制藥向郯城縣宋圓村民生工程捐助35萬元。
丨塑造企業品牌 承擔社會責任
近幾年,魯南制藥投身"健康中國"戰略,著力塑造品牌,成為央視首個健康公益伙伴,所拍攝的廣告中提出"健康,一個人都不能少"的口號。
與此同時,魯南制藥還在線上線下開展了很多"務實"的宣傳活動。例如,魯南制藥獨家冠名央視財經頻道的健康科普節目《職場健康課》,采用互動、訪談形式,以職場人的亞健康狀態和職業病為關注點,為受眾帶來切實有效的健康解決方案;與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合作,共同開展健康教育;自建采編團隊拍攝短視頻,投放到各個渠道,幫助消費者了解藥學科普知識。魯南制藥還相繼投入700萬元與中國醫師協會共同發起"魯南制藥用愛解凍"專項基金活動,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俗稱"漸凍人癥")患者免費提供藥品,對"漸凍人"群體進行援助。同時,走入貧困地區,送去免費體檢和醫療服務等。
張貴民在品牌塑造和營銷宣傳方面有兩個觀點尤其值得關注:第一,在塑造品牌方面,他非常看重善意的價值觀。"只有宣傳人性的美好,才能嫁接到產品的美好上;沒有人性的美好,產品不可能會好"。第二,在宣傳產品上,他強調實事求是,真實表達企業的水平和訴求,以免誤導消費者。"既不要拔高也不要拉低,只需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就行了"。
多年來,魯南制藥一直致力于環保事業。旗下新時代藥廠建成后,先后投入6億多元,建設4座污水處理廠,并配備了以博士、碩士研究生為骨干的150人的專業環境保護團隊。
2010年,魯南制藥淘汰了年產值高達十幾億元的落后設備。"污染處理不好的項目全部砍掉,不賺這個錢。"張貴民果斷地說。
魯南制藥生產的脈絡舒通是一款治療脈管炎的特效藥。該藥主要成分是水蛭和蜈蚣。近年來,由于水蛭、蜈蚣價格猛漲,導致成本嚴重倒掛。僅2013年~2015年,這個產品就虧損了1.5億元,但魯南制藥并沒有停止該品種的生產供應。
多年來,魯南制藥一直以一顆赤子丹心,心懷家國,扶貧濟困,真正承擔起企業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歷經50年,魯南人不等、不靠、不哭窮、不伸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實現了沂蒙山區長出"中國民企百強"的夢想,并將向著下一個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