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碰到自己或他人遭遇創傷。傷口是細菌侵人人體的門戶,如果傷口被細菌污染,就可能引起化膿或并發敗血癥,氣性壞疽、破傷風等,嚴重影響和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我們都應該了解一點傷口處理常識。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PLUS
1、人們在處理傷口時,常容易犯以下幾種錯誤:
保持傷口干燥
當皮膚表層細胞游移增生時,若遇到結痂,則皮層細胞難以移動,傷口愈合時間變長。傷口上適當的濕度會加速愈合。
多涂藥水
以往傷口處理常是雙氧水、碘酒、紅藥水、紫藥水涂得“姹紫嫣紅”的,但現在認為這些消毒藥水,會破壞到肉芽組織,減少白血球活性。消毒是必要的,但要迅速,馬上用生理鹽水把這些消毒藥劑沖拭為好。
必用抗生素
除非感染已發生,不然不用抗生素,即使是局部的抗生素藥膏,也會影響傷口愈合,重要的是用生理食鹽水──沖、沖、沖。
傷口流血涂云南白藥
大家都知道,云南白藥具有止血的作用。于是有的人就習慣將云南白藥直接涂撒在流血的傷口上,以達到止血的目的,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云南白藥雖然具有良好的活血、消腫、止血、止痛作用,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吐血等,但是多作為口服之用。
如果將藥粉直接散在流血的傷口上,容易引起傷口感染發炎,反倒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效。因此,傷口出血不宜直接涂撒云南白藥,可采用止血帶或紗布壓迫止血。
包得緊緊的,密不透風
傷口的愈合,必須有“氧”,氧為形成膠蛋白所必需。最好暴露,至少要留有一定的空隙才對。
必須每天換藥
給傷口換藥的目的,一是檢查傷口的愈合情況;二是避免分泌物污染傷口。
許多患者都以為給傷口換藥越勤,傷口愈合得就越快。其實不然,這種想法是缺乏科學根據的。在傷口的表面有一層肉芽組織。良好的肉芽組織色澤鮮艷,呈顆粒狀,堅實而有彈性,觸之易出血。肉芽組織對傷口的愈合起主要的作用,但它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較弱,過多的沖洗和擦拭都會使其發生挫傷。因此,換藥太勤或經常沖洗和擦拭傷口,都會使肉芽組織受到不必要的損傷,從而延緩傷口的愈合。
一般情況下,需間隔多長時間為傷口換一次藥,應根據傷口處分泌物及膿汁的多少而定。如果是化膿性傷口,分泌物又多,可每天換一次藥;如果傷口滲出物質很少,可間隔2—3天換一次藥。
亂用創可貼
創可貼是每個家庭必備的急救藥物之一,不過創可貼到底該如何正確使用,貼的部位又有什么講究?很多人并不了解。
①小而深的傷口不能貼。由于創可貼的吸水性和透氣性都比較差,不利于傷口內的分泌物和膿液排出。容易使細菌生長繁殖,引發或加重感染。尤其是比較容易感染破傷風桿菌等厭氧菌。
②動物咬的傷口不能貼。對于狗咬傷、貓抓傷、蛇咬傷、毒蟲蜇傷或咬傷等曲動物造成的傷口,切忌使用創可貼,以免毒汁和病菌在傷口內蓄積或擴散。應在第一時間內,用清水、冷茶水、礦泉水、生理鹽水、2%的肥皂水,甚至尿液等,反復沖洗傷口15分鐘以上。
③污染較重傷口不能貼。有些傷口污染較重,甚至已經發生感染,或燒傷、燙傷的創面以及創面較大的皮膚擦傷,都不能使用創可貼來覆蓋創面,否則將會引發或加重感染。
④表皮輕微擦傷不需貼:一般來說,如果僅僅是輕微的表皮擦傷,大可不必使用創可貼,只要用碘酒或酒精涂一下,就能預防感染。
小貼士:傷口包扎的正確方法
包扎的作用:壓迫止血、減少感染、保護傷口和減輕疼痛。
常用包扎方法:繃帶包扎和三角巾包扎。
繃帶包扎之環行包扎(還有蛇行、螺旋、螺旋反折包扎等):繃帶作環行重疊纏繞。用在胸部、腹部、手腕等粗細大致相等的部位。為了便于固定,使之不滑落,第一圈可以梢斜,第二、三圈環行,并把斜出圈外的繃帶尾部平均剪開,先打半結,繞一圈后,再將兩尾用活結結扎。
三角巾(邊長1米的直角三角布塊)包扎:是廣泛用于較大創面的一種包扎方法。三角巾包扎要做到邊要固定、角要拉緊、中心伸展、消毒紗布要結實,否則會影響包扎質量。
①三角巾頭部包扎(還有面、胸背部、手足包扎等):先沿三角巾的長邊折疊兩層(約二指寬),從前額包起,把頂角和左右兩角拉到腦后,先作一個半結,將頂角塞到結里;然后再將左右角包到前額作結。也可以把三角巾的頂角放在鼻尖,底邊放在腦后,把左右兩角拉到前額作結,再把頂角上翻固定。
②三角巾手足包扎:把手指、足趾放在三角巾的頂角部位,把頂角向上折,包在手背或足背的上面;然后把左右兩角交叉,向上拉到手腕或踝的左右兩面纏繞作結。